国际最新研究:到2099年或有逾40%陆地动物经历极端高温事件******
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显示,未来极端气温危及陆地动物,按照当前对未来全球气温估计的最大值,到2099年可能将有超过40%的陆地脊椎动物经历极端高温事件,而长期暴露在高温中可能会对全球许多物种的未来构成威胁。
该论文指出,极端热事件是指气温大幅超出历史阈值的时期。现在的极端热事件发生频率比历史记载的更高,而且程度也因人类活动而加剧。极端高温的反复出现会伤害野生动物,与心理应激增加、繁殖输出减少、种群数量下降有关。这说明,持续的气温飙升会对今后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巨大威胁。之前评估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未能分析日常热应激的短期动力学,亦未能衡量气温变率而非高温本身所带来的伤害。
论文通讯作者、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戈帕尔·穆拉里(Gopal Murali)和合作者一起,利用对1950-2099年极端热事件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的预测,模拟了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约33600种陆地脊椎动物对极端热事件的暴露情况。他们预计,在高排放情景下(升温预计达4.4°C),41%的物种在它们分布的至少一半陆地区域内会经历极端热事件。这一比例在中高排放(升温接近3.6°C)和低排放(升温控制在1.8°C以内)情景下分别为28.8%和6.1%。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面临的风险可能最高,预计将有55.5%的两栖动物和51.0%的爬行动物,会在高排放情景下经历极端热事件,相比之下,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5.8%和31.1%。
论文作者总结强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能大幅减少极端高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完)
【智农小课堂】如何科学种植有机苹果?苹果园全年农事安排来了!******
2000年,来自北京市顺义区的朱艳明承包了人生中的第一块土地,开启了他的果树种植之路。22年来,朱艳明在果园建设、修剪、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利用等方面努力实践。服务于120多家农民种植户的同时,还利用开办的“田间课堂”培训出的技术骨干,组建“林果技术服务队”。通过多年实践和技术创新,种植出的高品质苹果经北京市推选,荣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专业评选大奖,为首都果树行业增添荣誉。
华北地区的果农如何科学规划苹果园?苹果种植的农事安排有哪些注意事项?本期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智农小课堂》栏目,邀请国家林草乡土专家、北京龙湾玉明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艳明,助力果农种出“致富果”。
科学顾问:朱艳明 国林草乡土专家 北京龙湾玉明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监 制:包书政 战 钊
策 划:廖丹凤
编 导:武玥彤 张 楠 王长海
联合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