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创作不可放逐表达意识******
作者:夕 君
戏剧是人类古老的艺术形式,数千年来绵延至今,派生出不同的类型、风格、流派等,可以说蔚为大观。其中,针锋相对的观点、迥然有别的艺术实践对话、共存,也是一道风景。总的来说,持不同理论主张、开展不同艺术实践的戏剧人普遍注重戏剧的表达意识,即认为,戏剧的思想内容、舞美设计等是创作者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生活经验等的表达与投射,凝结着创作者特定的文化、艺术诉求。说得直白一点,一部戏总得说点什么,哪怕表现的是荒诞甚至空虚,那也是有所表达的。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实践并不总是与理论期待相符合,有些作品的表达意识相当淡漠,故事情节千篇一律,人物塑造千人一面,台词中充斥着大话、空话、套话,甚至将报纸、文件上的话成套、成段堆砌到剧本之中,在拾人牙慧、牙牙学语中,窥见思想的空洞、思考的阙如和态度的敷衍。有时,这类作品的主创还会以绚丽的声光电等手段掩盖表达意识的不足。令人稍觉慰藉的是,这类放逐了表达意识的、机械生产式的作品,几乎不会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甚至很少有人看,其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只是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仍很不妥。
戏剧创作放逐表达意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无人问津的作品相比,艺术内核不坚固但观众数量庞大的作品更值得注意。随着戏剧发展的多元化,不少作品越来越强调观众的参与感、互动感,无论剧本创作还是舞台设计,都为观众的介入留足了空间。这类作品以创新的姿态挖掘戏剧的新的可能性,探索戏剧概念的边界,值得鼓励,然而一旦过于强调互动性,戏剧自身逻辑的完整性难免遭到破坏,创作主体的表达意识必然要向观众的参与和选择让步,二者如何调和,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智慧和经验。
在某种浪潮汹涌之时,保持一定的克制和定力十分可贵。跨界融合没有问题,分寸、尺度至关重要。当戏剧大幅度、全方位地向观众“敞开”,其文学意味、表达意识被稀释乃至消解,戏剧和游戏、剧本杀、视觉秀等其他艺术形式、娱乐方式的差异及边界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有些作品,说它是戏剧,它似乎击穿了“第四堵墙”,侵入了观众的心理屏障;说它是游戏,它又很难像纯粹的游戏那样让观众毫无顾忌地投入,毕竟与看过剧本的职业演员一起演戏,这种压力对观众来说太大了些,很难放得开;说它是舞台秀、灯光秀,其科技含量、视听效果又很难达到观众期待的“大秀”的水平。
那么,问题就来了。放逐表达意识而一味追求与观众“打成一片”,戏剧究竟获得了解放还是陷入了尴尬?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可以做进一步、长时段观察。把自己“创新”成其他事物,这是否是戏剧创新的理想途径?这个问题也不容易回答,但值得认真考量。
在笔者看来,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时刻刻将观众放在心中,这完全正确且非常必要。但是,尊重观众、为观众服务,并不意味着放逐自身表达意识,把剧本“写作权”交给观众,仅将戏剧视为让观众游乐其中的一场真人秀,怎么乐呵、怎么新鲜就怎么来。真正的创新应该是有内涵的,而不是让艺术坚守让位于商业逻辑、让精神共鸣让位于感官刺激。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终归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仅仅满足消费者物质层面的“使用需求”是不够的。纵然不能一律要求戏剧为观众启智润心,也至少应该提供些许精神对话的场域、心灵慰藉的温度、审美愉悦的空间。做好本职工作,守护好文艺、文艺工作者的职责,这才是真正将观众放在了心上。哪怕创作者的追求仅是娱乐观众,内涵较为丰富、表达意识较强的作品,也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娱乐效果。
总之,对于戏剧创作来说,形式可以千变万化,理念可以不断更迭,但一定的表达意识总不该缺席。(夕君)
央视兔年春晚《满庭芳·国色》以中国音、色惊艳观众******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2023年央视兔年春晚的《满庭芳·国色》用中国传统色作为切入点,以舞为语、以曲为韵,桃红、凝脂、缃叶、群青等有着优美名字的“中国色”扑面而来,让人沉浸其中。
《满庭芳·国色》用创新视觉呈现方式与节目外化表现形式,突出中国传统美学,以舞为语、以曲为韵,形成寻色、舞色、唱色三个段落为主要结构的艺术作品。娓娓道来的旋律融入古风吟唱的方式作为“寻色”部分的开篇。“舞色”的部分作曲家依次选用唢呐、古筝、二胡、笛箫、琵琶五种中国民族乐器,与五种颜色、五位顶尖舞者相互对应、配合,把管弦乐作为氛围基底,民族打击乐中国大鼓、梆子作为节奏声部将人间绝色吟之以曲,绘之以舞。最后“唱色”部分更是巧妙地将若干中国颜色的名称作为歌词配以具有记忆点的国风旋律,通过用符合当代人审美听觉的旋律写作、编配方式让整个作品大气厚重,也让观众赞不绝口。
该作的音乐出自作曲家张渠之手。做既能彰显中国古典文化魅力,又符合现代人审美,同时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情感的融合音乐,一直是他的创作方向。并且通过多年来对国风音乐的深入理解,将中国特色旋律、节奏、编配方式融入到歌舞中。
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担任开幕式《构建一朵雪花》的作曲,到综艺节目《舞千年》“中秋奇妙游”的《鹤归来兮》,再到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的《元夕之约》、“清明奇妙游”的《陇上踏歌行》,端午期间《王风·采葛》以及《开学第一课》的感人舞蹈《送儿行》,他的作品将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2023年央视兔年春晚的《满庭芳·国色》更体现了这一点。
用中国传统色作为切入点,用中国音乐传播中国文化。在张渠看来,“我始终认为技巧和手段要服务于表达,这次《满庭芳·国色》依然是在创作技巧与动人心魄的旋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来达到用音乐传递中国情感、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用音乐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奏、美妙动人的旋律,让观众沉浸于节目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生发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大众彩票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