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少年成为著名作家的背后:写作是一种补偿行为******
中新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 上官云)“无论是形式还是意蕴,我都希望做一些尝试,为读者提供点新的叙事特质。”著名作家徐则臣如此评价小说《虞公山》。就在前段时间,他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获得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
小时候,他生活在苏北农村,放牛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大学时开始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开始写作后,相继拿下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将等多个重要奖项。
对他而言,文学这条路,一度走得艰难而又漫长。
从童年到现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体验给徐则臣带来了极大的写作灵感,也促使他塑造出很多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小说人物。对他来说,写作是一种补偿行为,也是一种本能。
作家徐则臣。受访者供图放牛娃的夏天
徐则臣出生于苏北农村,小时候是个地地道道的“放牛娃”。
每逢暑假,放牛几乎是他雷打不动的工作。乡村的夏天很宁静,但中午时气温很高,徐则臣会先找个树荫眯一会儿,等到下午两三点就出去放牛。
他往往会随手拿上两个蛇皮袋,趁着牛吃草的功夫顺便割草。牛吃饱,草割好,便骑在牛背上晃晃悠悠往家走。那两袋子青草,就是牛第二天上午的口粮。
听起来似乎有些枯燥,但对他而言,却是一段难得的放松时光。
初中一年级,徐则臣开始了寄宿读书的生活。学业、离家……种种压力交织,高中他有段时间失眠得厉害,又无处倾诉,便把强烈的孤独感写进日记,慢慢攒下厚厚的一大摞。
这成为他写作的萌芽,大学时代,“当作家”成为他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徐则臣成为一名老师,渐渐觉得有些内容教得很吃力,“本科生去教本科,哪怕读了再多的书,我始终感觉自己缺乏积累”。
他决定继续深造。2002年,徐则臣成功考研“上岸”,迈入了北京大学的校园,人生轨迹也就此改变。
向往去远方
在徐则臣的写作生涯中,“读研”是很关键的一环。
作家徐则臣。受访者供图研究生毕业后,徐则臣应聘到一家杂志社,成为一名编辑。彼时,户口和编制都尚未解决,他拿很低的临时工资,扣掉租房费用后所剩无几,日子过得相当拮据。
安排好生活必须的花销后,他将剩下的钱大部分拿来买书,有时候实在喜欢一本书又没钱买,他就两个书店来回跑,同一本书,每个书店多跑几次就能看完。
几乎与此同时,他的写作渐入佳境。在读研期间,他就曾获得“春天文学奖”,工作后,稿费也是补贴生活的一个重要来源。
2014年,徐则臣凭借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获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接着,《如果大雪封门》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19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他凭借长篇小说《北上》,榜上有名。前段时间,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揭晓,徐则臣的《虞公山》获短篇小说首奖。
他曾写过很多的文学主题,小火车、飞机、河流……徐则臣说,这些几乎都源于自己这个乡村孩子对远方的向往,“我始终对这个世界的辽阔充满了想象”。
关于《北漂往事》
在徐则臣的作品中,《北漂往事》则是近年来比较重要的一本集子。
刚到北京读书时,大城市特有的忙碌与繁华令徐则臣多少有些不适应,因为囊中羞涩,也很少外出游玩,活动范围大多在北京西郊,周边的小市场、书店是他最熟悉的场域。
聊天成为他快速了解周围环境的渠道。慢慢地,徐则臣认识了一批“漂”在北京的朋友,卖盗版碟的小贩、追寻梦想的文艺青年……逐渐成为他生活圈里的一部分。
《北漂往事》。出版方供图“那些年走在大街上,看着车水马龙,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徐则臣说,反而是透过这些朋友的生活,他看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踏实和笃定。
在这里待久了,他和身边满怀善意的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感情慢慢会弥合一些‘异乡人’心中的裂缝,给冰冷坚硬的东西赋予一种温情,赋予你可以接受的色彩”。
热气腾腾的生活给徐则臣带来了极大的写作灵感。2022年,《北漂往事》结集出版。他将之视为当年北漂生活的一种回顾,“对曾有过的纠结,都已经释然。”
写作是一种补偿行为
生活和工作的格局基本落定之后,徐则臣偶尔还是会想起童年、苏北乡村,以及追求文学梦想的历程。
“我小时候很喜欢吃芹菜炒肉丝,但很少能吃到,家里一年到头就吃菜园子里长的那些蔬菜。”这种记忆深深根植于内心,徐则臣一度特别喜欢看“吃播”,仿佛是对童年经历的一种补偿。
作家徐则臣。受访者供图写作也同样是一种补偿行为。他小时候向往远方,所以后来所写的小说中,很多内容都与此相关,比如那些在运河上跑船的人,经常从外面带回一些故事、好吃的好玩的。
“我现在看书读报必拿一支笔,准备随时挑错字;走在路上看到行人、景致,也会很自然地从作家的视角出发,去思考。”于徐则臣而言,读书写作已经变成了一种本能。
眼下他手头正在写的小说,可以分成两个系列。其中一个系列风格神似侦探小说,比如《虞公山》,背景是大运河;另一个系列则由故事背景在国外的短篇小说组成。
“无论是形式还是意蕴,我都希望做一些尝试,为读者提供点新的叙事特质。”在《虞公山》中,徐则臣引入“三言二拍”和聊斋的写作风格来表达当下的主题,尝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他希望,未来自己的作品能更贴近生活、更自然流畅,“就是以自然本色的语言,去呈现给读者鲜活、可感且真实的生活”。(完)
《纵有疾风起》:中年群像里的奋斗叙事新注脚****** 作者:何天平 人到中年,生活就一定是安安稳稳、功成名就吗?近日,热播中的电视剧《纵有疾风起》给出了否定答案。该剧讲述了男主唐尘(靳东 饰)在遭遇未婚妻烁冰(宋佳 饰)“背叛”、公司破产等一系列变故后,组建“草根”创业团队,人到中年东山再起,并最终取得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故事。电视剧开篇讲述了意气风发的男主人公唐尘因“背叛”而破产,无奈遣散了职工,开启了一无所有、负债累累的人生。看到这里,很多观众十分不理解烁冰的行为,唐尘何尝不是?他伤心难过、借酒浇愁、一蹶不振……就在这时,既是曾经多年同窗又是知心朋友的沙舟伸出了援助之手,不断鼓励让唐尘重燃斗志,决定东山再起。 人到中年,东山再起,谈何容易?更何况商场如战场,资金、团队、场地等都成为摆在唐尘面前的大难题。面对难题,唐尘只能顶着巨大压力迎难而上。在唐尘的软磨硬泡下,沙舟为儿子攒下的学费成为了他们的资金,这样情比金坚的友情让人动容;笔触犀利的记者沙舟、口才卓绝却总胆小犯怂的律师祝燃、深谙游戏规则的“狗仔”侯志、朝气蓬勃的落魄富家女白鹦陆续被唐尘收入麾下。剧情展开,靳东饰演的唐尘带领着四位不同专业出身的伙伴披荆斩棘、各显神通,拿下一个又一个项目。 纵观剧情,电视剧《纵有疾风起》在讲述男主创业历程的同时,同时还包裹并探讨着爱情、婚姻、亲情等亲密关系的相处之道。当律师祝燃与唐尘推心置腹探讨各自的婚姻、爱情问题时,祝燃的一番话对唐尘犹如“当头一棒”,醍醐灌顶般地让唐尘醒悟,原来他从对烁冰曾经的忽略中回过神来,这一刻他渐渐明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这种抽象词语的真正意义。其实,除了唐尘与烁冰的感情问题,剧中沙舟和祝燃各自的婚姻也反映了现实很多夫妻的问题,侯志和白鹦则表征着一种年轻人之间的爱情,侯志和父亲之间拧巴的亲情亦然,电视剧《纵有疾风起》对多重亲密关系进行了深入描摹,颇能让观众有所共鸣、与之共情,进而让该剧展现出了强烈的正向意义。 此外,剧中有很多充满浓郁轻喜剧色彩的情节桥段,这些情节时常能逗笑观众,也会在笑过之后发现眼角含泪,带给了观众很多惊喜。比如男主创业初期团队成员各显神通剧情像极了“西游队伍”升级打怪,而团队姓氏之间的相似点也让观众会心一笑。剧中诸如此类的笑点不胜枚举,这些诙谐的笔法让整部剧在紧张严肃,甚至危机重重的公关事件里显示出了幽默的力量,带来快乐、释放感极强的观剧体验。简言之,《纵有疾风起》在轻喜剧的外衣包裹下,显示出了力图传达给观众人生要有无所畏惧之勇气的精神内核。 电视剧《纵有疾风起》在剧情上体现了较强的冲突感,剧情跌宕起伏、悬念重重,展现了商场如战场的紧张激烈。当然,轻喜剧色彩带给观众诙谐轻松的观剧体验,在轻松的作品氛围中向观众传递出“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的勇气和力量,用颇具真实感的剧情诉说着人到中年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人生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作者系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